成本透支成城市食品安全最现实威胁
时间:2006-11-14 17:27:25
作者:zdhongji
来源:酒店用品市场
点击数:121350
AD
维护食品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,生产加工、流通、消费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导致整个食品链条出现问题。记者日前在采访中发现,目前我国食品企业数量多、规模小、竞争激烈的现状导致大部分厂家利润微薄,而以超市为主的终端不断压价,物流成本又在不断上升,迫使部分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铤而走险,以牺牲食品的安全品质为代价,牟取不法利益,从而构成对城市食品安全最现实的威胁。
食品生产商抱怨:实在没法做下去了
在采访中,不只一位食品生产商向记者抱怨“这个行业实在没法做下去了”。上海一家大型食品公司副总监黄革辉曾在上海六百等百货公司工作,他认为食品行业可能是目前所有行业中利润最薄的一个。根据他的说法,服装企业的毛利在25%至30%之间,化妆品和鞋类大约在30%,家用电器毛利虽然只有5%到10%,但加上年终返点,也在20%以上;但是现在食品企业的毛利基本上都只有10%至20%,“许多企业本身利润空间极其有限,要生存下去只有弄虚作假。”
导致食品生产企业利润微薄的首要原因是企业数量多、规模小,除了有限的几家大品牌外,中小企业要在市场上竞争靠的大多是成本优势,价格一降再降,品质可想而知。数字显示,我国现有2000多万食品加工厂,中小企业占三分之二以上,这些加工企业技术设备水平、员工素质较低,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很难保证都按食品安全生产规定生产,尤其是为企业提供生产原料的农民或小作坊的生产质量很难监控。
中间环节层层加价,更是挤压了生产商的利润空间。去年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的几次提价,都增加了食品运输的物流成本,由于市场竞争的激烈,大部分企业都是自己消化了这部分成本,而没有选择将产品提价。大卖场和连锁超市都是让食品生产商既爱又恨的地方,在北京、上海这样的大城市,食品只有进入大卖场和超市销售,才能获得比较稳定的销量保证;但正因为如此,企业在和超市的议价谈判中处于完全下风,不仅产品的价格被压得很低,还要支付进场费、条码费、活动赞助费、店庆费等名目繁多的商务费用,流通中的成本有时甚至要高于食品本身的生产成本。
根据食品行业内从业人员的分析,目前在上海超市里销售的食品的成本结构基本上是:30%至40%的原料成本,10%的企业管理和人力成本,40%的物流、销售等市场运作成本,只有剩下10%至20%的毛利。
透支成本竟成为“行规”
利润如此微薄,价格又压得如此之低,一些食品生产商只能在偷工减料、透支产品安全品质上“做文章”。负责为上海多家大型超市供货的中间商沈海武说,许多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弄虚作假已经成为“行规”。以手剥山核桃为例,当地农民在收割时就通过浇水、掺碎壳等方法人为“增重”约20%,食品加工厂又将山核桃泡在调味汤料里再增重20%,这种用以浸泡食品原料增加口感的调味汤料被业内人士称为“千年老汤”,其质量安全基本没有保障。
还有一些企业则将降低成本的主意打在流通领域。麦杰管理咨询公司食品工程博士崔凯说,目前在公路运输中,易腐保鲜食品的冷藏运输只占运输总量的20%,其余80%左右的水果、蔬菜、禽肉、水产品大多用普通卡车运输,至多在货物上面盖一块帆布或者塑料布。如果按照欧洲的标准和规范来操作,这些保鲜食品在抵达目的地后将被收货人拒之门外。
【收 藏】
【打 印】
【关 闭】